兰州10月10日电 (记者 刘薛梅)兰州市重度污染天气和长时段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的5个月,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芮文刚说,将利用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作为冬防最大的助力,守护“兰州蓝”。
10日,兰州市2017—2018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。
据初步统计,兰州城区现有燃煤小火炉约18万台,每年冬季采暖期民用散煤使用量30万吨以上。如果,全市居民小煤炉冬季每天使用散煤约1800吨,日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50吨,相当于城区三家火电企业每天排放总量的3倍以上。
兰州推出网格化监测公众版手机APP,是一款涵盖全市主要乡镇、社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,可显示环境空气质量(PM2.5、PM10、O3等6项主要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)实时数据的软件,能够让公众随时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空气质量及在本区、全市的实时排名、全天排名、全月排名情况。 刘薛梅 摄针对这一问题,兰州制定了《关于印发兰州市燃煤小火炉改造工作方案(2017—2019年度)》,对小火炉污染综合治理坚持分类、分期、分区治理的原则和企业为主、政府推动、居民可承受的方针,宜气则气、宜电则电,采取煤改气、煤改电、棚户区改造自然消除、禁燃区内强制取缔等4种措施,利用3年左右时间来消除散煤污染。
芮文刚介绍,兰州市冬季采暖期80%以上为静稳逆温天气,加之河谷盆地的不利地形地貌,城区极易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结构,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、扩散和清除,导致污染物持续累积,并随着污染物累积时段的延长,易出现长时间恶劣污染天气。
今年冬防,兰州市将采取科技领先,精准施策;差别管理,科学治污;创新监管,对标治污;量化问责,靠实责任;公众参与,营造氛围五项新举措。
芮文刚说,兰州将以技防优先,拓展网格监测效用,利用遍布近郊四区所有社区和远郊县区乡镇的网格化监测设备,全面开展溯源分析,精准发现处置污染源,并作为指挥调度和考核奖惩的依据。
同时,拓展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新模式,推出网格化监测公众版手机APP软件,便于市民及时掌握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,落实公众环境知情权并实时接受公众监督举报,发动公众共同打好冬防攻坚战。
截至10月9日,兰州市达标天数186天,达标率71.5%,其中外来沙尘超标天数同比增加了8天,臭氧超标天数同比增加了20天,本地扬尘造成的可吸入颗粒物(PM10)超标天数同比增加了5天,细颗粒物(PM2.5)超标天数同比减少了5天,二氧化氮(NO2)超标天数同比持平。(完)